孕晚期小心痔疮来做祟
妊娠期女性是痔疮的高发人群,这已为人们所熟知。孕期痔疮,看来似乎很平常,可一旦得上,麻烦和痛苦不小,病人常表现为大便带血或便后滴血,肛门肿痛,有时有肿物脱出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行动,个别的甚至引起流产、早产或其他产科并发症。那么,孕妇为什么比一般人易患痔疮呢,孕期痔疮又如何预防和治疗呢?这里谈几点看法:
一、孕期痔疮高发的原因
妇女怀孕后易得痔疮,这是由于妊娠后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所造成的。妊娠期,随着胎儿的生长,子宫日渐增大,对下腔静脉形成压力,使盆腔内的血液回流受阻碍,肛门周围静脉丛的血液瘀滞,纡曲成团,很容易形成痔疮。加上孕妇活动量小,胃肠蠕动慢,大便容易秘结,而成团的粪块压迫肠壁静脉,使静脉回流更为不畅,而且排便时需要用力而致使腹压增高,导致痔静脉扩张,亦可促使痔核的形成。由于以上原因,孕妇不但易得痔疮类肛门疾患,而且原患的轻度病变也会加重而造成急性发作。据有人统计,孕妇痔疮的发病率高达百分之五六十,因此,孕妇在围产期保健中,“防痔”的问题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二、孕期痔疮重在预防
孕期防止得痔疮,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孕妇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尤其应注意多吃些含粗纤维的食物,如芹菜、韭菜、苦瓜、萝卜、小白菜等等,也要多吃些粗粮,如玉米、地瓜、小米、全麦面粉等等,这些食物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外,还能刺激肠蠕动,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堆积。孕妇应该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,同时还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,最好喝些淡盐水或蜂蜜水,这些都有利于软化和滑润大便,防止便秘发生。其次,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。孕妇尤其要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。排便时间要相对固定,一般可定在某一次进餐后为好。刚刚进餐,肠蠕动较活跃,有利于推动粪便的排出。排便习惯一旦形成后,不要轻易改变,到排便的时间,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如厕,诱发肠道排便反射。但每次蹲厕所时间不要太长,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。如果一次排不出来,可起来休息一会儿再去。千万不要蹲在厕里看书、看报,否则排便反射以很快建立,反而增加腹压和肛门周围血流的压力,形成或加重痔疮的发生。如果大便干燥,排便困难时可用些润肠通便的药物,如麻仁润肠丸,果导片等,不宜用泻药,更不应用压力较大的灌肠等来通便,以免造成流产或早产。
还要适当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和肛门保健。孕妇应防止久坐不动,提倡适当的户外活动。如静步、做操及打太极拳等。适量的体力活动可增强体质,促进肠蠕动而增加食欲,防止便秘。每日早晚可做两次缩肛运动,每次30 - 40下,这样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,有利于排便和防止痔疮的发生。有人还提倡进行肛门按摩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,方法是:排便后先用温水清洗局部,再用热毛巾按压肛门,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5次,孕妇朋友不防一试。
三、孕期痔疮应及早治疗
有的孕妇得了痔疮,羞于启齿,不愿意就诊;有的心存侥幸,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,不碍大事。这些想法常常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治,使本来较轻的病变加重或急性发作,造成不良后果。如果孕期发现已经得了痔疮,或原患的轻度痔疮加重或急性发作就需要认真对待。除了注意饮食调理,软化大便外,要多卧床休息,减轻肛门周围的压力。用温热水坐浴后局部涂以痔疮膏,如遇痔核脱出就要尽快还纳,必要时可考虑注射疗法、套扎疗法等。由于担心晚期流产和早产,以往对孕妇痔疮急性发作,不管症状多严重也不主张手术治疗,其实,严重的痔疮发作时痔核脱出嵌顿,难以回纳,病人往往疼痛难忍,坐立不宁,或出血不止,同样也有造成早产和晚期流产的可能性。目前认为,如保守治疗症状不减轻,痔核嵌顿回纳失败,有时显痛苦时,仍应考虑手术治疗,但时间应选择好,一般在怀孕20 - 32周时手术为宜。由于妊娠期盆腔充血,组织脆弱,容易出血,手术中应严加注意。妊娠36周后肛门和会阴部充血水肿更为明显,手术后伤口通常难以愈合,故一般不宜手术。一旦分娩结束,再做手术就比较方便安全了。
肛肠病专家提示:怀孕前如患有严重的痔疮、肛裂、肛瘘等肛肠疾病应该先到肛肠病专科医院
治愈后再怀孕。